当前位置:首页 > 老盘锦 > 老地名
兴隆台

    兴隆台位于辽河下游南岸。东与盘山、大洼两县相连,南与大洼县接壤,北与双台子区隔河相望。境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17公里,面积187平方公里。


    1394
年(明·洪武二十七年)朝廷为防御北方女真族的袭扰修筑边墙,于广宁卫建造边堡和烽火台。境内筑有两处烽火台,驻重兵把守,此时荒芜之地一跃成为明朝边陲军事重地。1644年(明·崇祯十六年)明朝灭亡,境内一处烽火台因年久失修,东南角受雨水冲刷出现窟窿,远近百姓便称其为窟窿台,村屯因此而得名窟窿台。


    1861
年(清·咸丰十一年),因为窟窿台,有“破落”、“亏损”、“败家”等不吉之意,由附近村中首户刘志禹发起更名倡议,并在乡邻中公决,按其谐音将窟窿台改为兴隆台,延用至今。为庆祝更名,村民们还请来戏班子,搭台唱戏3日。


    1990
年在庄林路东,盘锦市综合批发市场北重建上下两层青砖红门兴隆台一座,以示纪念。


——选自《盘锦档案通览》  宋文利,刘兴政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