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盘锦 > 老物件
​梳妆台

 


  梳妆台是人类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是
“家具”这种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和体现着每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古典的梳妆台,堪称是家具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梳妆台属于陈设性家具,重视家具与人的联系,强调满足人体生理、心理功能的双重需要,既实用又美观是它的最大特点。大体说来,梳妆台分高低两种。 高者类似专用的桌子, 台面上竖立镜架,旁设小橱数格,镜架中装有一块大玻璃镜,又名镜台,最迟在清代中期已很常见。低梳妆台形体娇小,一般放在桌案上使用。
  

  图片中的这款梳妆台属于前者,为清末民初物件。高196厘米,长117厘米,宽48厘米,由两部分组成。下面为底箱,看起来就像一个长方形的桌子,四棱四角,庄重古朴。中间为双层隔板,两侧各有一柜,柜面瓷雕有菊花图案,枝叶饱满,线条流畅, 白地,色泽艳丽而抢眼。上面有四个抽屉,两大两小,各有一个 款型不同的黄铜拉环。如此造型无疑能容纳很多东西,突出的该是实用性。


  底箱之上即为镜台。镜面为原装,还相当光洁,遂以自己做实验,立于镜前,就发现影像也仍然逼真——相对于其他镜子的反映而言吧,因为我们其实谁都无法看到自己的面容。镜面两侧各有一屉,精致小巧,黄铜拉环还嗦嗦有声。抽屉之上饰有瓷雕,分别为一大一小两组牡丹, 白地粉花,与底箱瓷雕相互呼应。雕之上亦为牡丹,属木质镂雕,空灵剔透。镜面之下亦有一窄条瓷雕,竟然还是牡丹。   


  想来此台或许专为哪位大家闺秀所制,有着与牡丹相依相伴的资本与心气儿。穷人家的女孩儿用不得牡丹,它太过富贵,会使该女孩儿沦为它的点缀。人与物的搭配亦得和谐,协调得不够好,就会使人无意中成为物的配角。而人,总还是做为物的主宰才感觉够好。


镜面之上的木板框,浮雕有双鱼蝙蝠,线条顺畅,形神兼备,可惜被顶层的镂雕抢去了风光。整件梳妆台, 自以为数那镂雕最为经典,堪称画龙点睛之笔,似匠人的最后冲刺。其实镂雕图案很普通,不过是常见的卷云纹而已,可贵的是这云朵的角度,微微前倾,且左右对称,整体造型抽象简练,像两只翘尾的鸟儿庄严地守护着一轮太阳,似一个健壮的男人擎起了握拳的双臂。漂亮,只能一再说漂亮。


    所谓“明圆清方”,此款梳妆台承袭并彰显了清朝家具的风格,不论是部件断面、局部图案,还是整体造型,都呈雄浑稳重之状态,给人一种既大气又奢华的美感。只是而今它早已不是立于窗前,也不再见镜前的人。这颇令人遗憾。梳妆台应该靠近窗棂,窗棂外应该有大把大把的太阳光,太阳光要照得到镜台和镜台前的人。那个人,就坐在窗前的太阳光里,梳理乌黑饱满的云鬓,而那云鬓上,必贴一朵鲜亮的花。花木兰早已将这个场景在世人心间定格,改不得,改了,就不满,就失落。就像热爱生活的人,走起路来必有优雅的姿态;就如内心还充溢着自信的人,家里必有一款明亮的梳妆台,一个道理。


——选自《盘锦民俗》  王永恒,曹路主编;郝国平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