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盘锦 > 老物件
马鞭

 


  唐朝著名诗人高适有一首《咏马鞭》,诗曰:龙竹养根凡几年,工人截之为长鞭,一节一目皆天然。珠重重,星连连。绕指柔,纯金坚。绳不直,规不圆。把向空中哨一声,
良马有心日驰千。

  马鞭,泛指所有驱马的鞭子。细分,则有只为了催马所用的鞭子,另有马术鞭及装饰鞭。图片中的这只属于前者,皮制鞭梢:竹竿。据说马特别害怕竿状物品,比如木棍、雨伞等:想来是条件反射的心理作用使然。

  其实好的车把式,很少真的用马鞭抽马,他们舍不得,堂哥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堂哥当时在生产队,是一个马车司机,在拖拉机还属凤毛麟角的那个岁月,此职位是很值得骄傲的。那挂马车有四匹马,一匹叫驾辕马,在后头,前面是三匹,非常威武的样子。堂哥的马鞭是自制的,用一根笔直的竹竿,拴上一根长长的鞭梢就成了。更多的时候,堂哥是将马鞭紧握在手里,煞有介事地高高摇起,把鞭梢甩得呼哨作响,只是他从不肯让其落在马的身上:他说:马是有灵性的。

  堂哥甩出的鞭哨非常响脆,似乎将树叶都震得直抖,
当时曾深为羡慕。后来,看到了叔本华的《论噪音》,就不由地诡笑,好像自己刚刚鼓弄了一出恶作剧。叔本华异常痛苦地表白,在所有的噪音中,抽打马鞭是最为难以容忍和饶恕的,是真正让人可恨的事情,因为它使人不得安宁,中断人们沉静的思绪,没有任何声音会像鞭声那样尖厉,那样刺痛人的大脑。甚至他还对其进行了异常之高的理论提升,他说:对马鞭这种噪音不加以禁止,足见得人类本性中的愚蠢自私、麻木不仁到了何种地步。对于这位大师的糟糕心境,我深表同情,却是不能产生同感,我还依然以为鞭哨是极美的一种乐声。
 
  我想牧民们也会这样以为。

  对于牧民而言,马鞭是相对重要得多的,堪称他们形影不离的伙伴。在游牧民族,几乎每个部落都有做马鞭的匠人,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既要保证结实耐用,又要美观新颖。其原料主要是牛、马、驼、羊的皮革:还要用铜、银、铁等金属来装饰,甚至每根马鞭的鞭穗都用心良苦,力求标新立异。

  尤其是鞭把,很有说道。有的用红柳、牛羊角做柄,上嵌银、铜、铁等金属条,组成图案,精美而又富丽;有的在把柄中间镶铁条,鞭把和鞭子的接头处还有一串串铁环,十分别致;有的里面藏有一把刀,刀柄就是马鞭的把手,而且雕有花纹,嵌有金属和彩色有机玻璃的饰品,看上去很是昂贵。

  可以说,一根好的马鞭,既是一件得心应手的工具,也是一件精湛的工艺品。新疆少数民族有专门将马鞭当作工艺品来制作并出售的,其显著特点就是用材地道,多由山羊角、山羊腿、羊皮等手工制成,鞭长一米左右,是家居装饰、特色收藏的绝佳之选。

  马鞭也被戏曲借用为舞台道具,多见于曲艺中的彩唱曲种。如八角鼓《小上坟》中的刘禄景、莲花落《十里亭》中的琴童、《老妈儿上京》中的傻柱子等,均是手持马鞭表演。

  对于马术爱好者来说:马鞭是其不可或缺的工具。马术原是从古代生产和战争中演化而来,其主打项目就是赛马,可以说是世界性的传统体育活动。我国的现代赛马运动,始于19
世纪60年代,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开始迅速升温,马鞭也随之而行情渐涨。根据不同的马术项目,可分为赛鞭和障碍鞭等。障碍鞭是障碍赛所用的马鞭,比速度赛所用的赛鞭要稍长一些。根据用料而价格不等,在一百元至千元之间,亦有数个国际知名品牌。

  对于大众而言,马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装饰物被人们接纳的。据说在马年里,就曾流行过三样情物:马鞭、欧元、中国结。马鞭的造型轻巧别致,鞭把处悬有一方字片,上书
“快马加鞭”,或干脆简洁明了地写一个“快”字:不仅充满了喜气,而且隐含着期待好事早成的心情。正如一首民歌中的经典唱词: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实是达到了极致的浪漫意境。

  图中这条马鞭的鞭梢取材于真皮,虽磨得泛白,却看得出还非常耐用。只是它的形貌属实算不得美观,这多少有点令人失望。其实每看到马,
以及跟马有关的物件,总会下意识中扯拽出骑士。据说骑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男女情爱演绎得惊天动地的一个阶层,而且其规模之大可谓空前绝后。那么骑士的马鞭,该是怎样的富有情调?这确实禁不住令人想入非非。


——选自《盘锦民俗》  王永恒,曹路主编;郝国平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