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盘锦 > 老物件
红漆柜

 
  柜子是家具中的重点,因为它的实用性最强,也因而在生活中最为普及。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许多东西需要珍藏,这都要劳烦到柜子。它可以装敛我们现有的生活,并允许我们在以后的岁月中,对其进行绵长以至恒久的回味。

  图片中的这只柜子,长
110厘米,宽50厘米,高85厘米,为民国期间用具。通体涂有红漆,虽历时数十载,漆色却依然光鲜明亮,甚至大有越来越亮之趋势。

  此柜中间为一扇大大方方的对开门,属柜子的主体,两侧装有黄铜合页,门边饰有黄铜片,刻有如意纹。此纹近似于椭圆形,不过看上去却意外地给人一种水滴的感觉,或者说,总能让人于无意中,产生一种水滴噗噗落地的幻听,声声清冽的,瞬间便能沉静了人的心思。其铜片上面并列有两个铜环,环内插一铜棒,棒的一端轧成片状,像拇指肚,另一端用以挂锁。这小巧的铜锁,使人们的生活看起来安全而又可靠。

  柜子的上层,中间为一抽屉,亦可以上锁。柜子下面,有一段挡板,镂雕有大方的格子纹,似乎暗指主人心胸的坦然与宽敞。

  储藏物品,例来都是动用柜和橱。而柜和橱的主要区别,则在于橱的形体较小,在橱面之下有抽屉,而柜的形体较大,并装有两扇对开的柜门。历代柜子的形制很多,有圆角柜、方角柜、两件柜、四件柜、亮格柜等。

     
  记忆中的柜子是有色彩有味道的。当年母亲常常从家门前的菜园里,摘回一串串将熟未熟的西红柿,藏于柜中的衣服层里,这叫
“捂柿子”。几天之后,这些柿子就会熟得透透的,或者红,或者黄,或者绿,每一个都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我们事先并不知情,碰到那样的色彩和香味实在是缘于巧合,或是偶尔想起一本几年前的日记,或是忽然念起一只早年失落的弹弓,便踮起脚尖去翻,意外地就发现了这秘密。那样的色彩与香味,也就意外地成了柜子所特有的象征。

  再大一点,便学会了忧伤,时常望着那紧锁的柜门,默念一句不记得从哪儿寻来的话:不走,
了无痕迹,心里空虚;走,痕迹也会消失,胸中委屈:一瞬间便愁烦得无可无不可。及至心思沉了又沉,缓缓地走过去,迟疑地打开锁,那开锁的咔嗒声,总像开启一瓶百年古酒一样的隆重。一件件地整理,一件件地归纳,所有生的渴念,所有爱的奢望,便都如零落的尘埃,在阳光下星星点点地变得清晰而又渺小。过去的时光,便在这小小的柜子中悉数流出,顺着那浅浅的忧伤,弯弯绕绕地浸染了每一条血脉。

  最终还是走,总是走,没有谁停得下脚步,惯性,是难以抗拒的。

  柜子的使命,一是珍藏,二就是回味。如果能在珍藏中保留了自己所珍视的,如果能在回味中提纯了自己曾惶惑的,柜子也就跟自己一样,即便是消逝,亦无憾无怨了。

  揣摩图片中这只红漆柜,却已是无法理清它曾经珍藏过什么,又曾被某个跳动着的心房收容了什么,只是它一准如此被存入又被提取过好多回,它的里隔的搪板,有着无法抹去的擦痕,呈现着喧嚣过后的沉默,而且无望请它再度开口。


——选自《盘锦民俗》  王永恒,曹路主编;郝国平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