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盘锦 > 老物件
盖廉

 
  现在我们的家里还有,那种用秸秆或蒲草杆穿成的圆形帘子,与前些年不同的是,它的沿大多用白色铝皮绷了一圈边,显得美观而且更加结实耐用。

  盖廉,顾名思义,即用来遮盖某些物件的廉子,东北农村早年间的锅、盆一般都用它来盖。不过后来,它的主要用途逐渐演化成为摆放饺子、黏豆包、烙饼、面条等食物。在我们的记忆里,盖廉总是跟饺子更亲近些,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

  母亲会精心备好一大盆馅子,和上二三个大面团,召集儿女们围在面案旁,大一些的擀皮、包捏,小一点的就守着盖廉摆饺子。一般而言我们是坐在火炕上,盖簾放在装着面团的瓷盆上。饺子可以直上直下地摆成趟,也可以成圈成圈地摆成圈。不过母亲很少允许我们把饺子摆成圈,她有忌讳,说是成圈摆饺子意味着家里人会
“打圈仗”。

  眼下时常听人抱怨,说过年没有了曾经的
“年味”,想必这是速冻饺子惹的祸,因为那浓重的年的味道,实在是随着这一只只玲珑的饺子,喜洋洋地摆出来的。


 

  早年间盖簾多是自行编制,主要材料是高粱秆。这是一个巧活,需要耐心,也需要有一双能做尺子的眼睛。专捡顶尖的那一节,顶尖那一节纤长无结,且粗细相仿,俗称“箭秆”。将箭秆去掉叶鞘,用大号铁针穿上白色粗线绳,手上可要事先戴好一枚顶针或者厚皮手套,因为箭秆很硬,想穿透它就得小心伤到手指。

  先选两根最长的箭秆,用线串在中点,使四个半径相等,多余的部分用剪刀切去,形成十字架。然后挨着这两根
“主打”箭秆分别一根一根续下去,每根箭秆只穿上三分之一的厚度,避免针迹外露。同一面所用的箭秆粗细要均匀一致,以保持表面平整。

  串到单面近似矩形之后,续串的箭秆就可以越来越短。感觉大小差不多时,即暂时停止。这时要用一根箭杆钉在中心,
以此为半径划圆,实质上起着圆规的作用。将切刀紧挨着箭杆,在上面划出一道清晰的印痕,照印将半径以外的部分切掉。这样,一只匀净细致的盖策就成了。

  崭新的高粱秆盖策呈现着浅浅的淡黄色,很秀气的色泽,且有着一种淡淡的清新味道,这就使它无论是看上去,还是闻起来,都给人一种无限干净的感觉。

  盖廉的尺寸大小不一,可以根据实用来自由确定,而今市面上以小号的居多,编结的工艺更加精细,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盖廉虽看似粗犷,实则朴质,显示着一种特有的艺术风格。即使是到了电器化的今天,人们还是对其情有独钟,成为杂货店里销量依然可观的生活用品。也难怪,东北人素喜面食,面食之中又首推饺子,而摆放饺子,有什么能取缔盖廉而代之呢?一只只玲珑的饺子,在盖廉的方寸之间描画着岁月的容颜,浓墨重彩而又从容不迫。


——选自《盘锦民俗》  王永恒,曹路主编;郝国平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