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盘锦 > 历史溯源 > 清代
战备、战事与战乱

 

 入清以后,东北地区的军政性质发生了一个空前转折,即由传统的民族之间的冲突与防范,转而成为国与国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这一划时代的历史性转折,随着时间流逝而愈趋鲜明,到清中后期已上升为形势严峻的国际纷争。这使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充满了忧烦与屈辱,更使战争与战乱燃遍了东北大地,几乎没有一个角落得以幸免。其间本境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紧张备战,继而成为中日甲午战争之陆战的末战战场,然后又经历了日俄战乱……伤痛的时刻虽已成昨,曾经的伤痕却仍历历在目。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田庄台炮台


田庄台炮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产物,问世于咸丰九年(1859)。这是绵延2000余年的封建王朝在本境留下的最后一个卫戍设施,也是本境在于明代担当200余年边防职责之后,所发挥的最后一次卫戍作用的体现,尽管两者的性质已迥然不同。


1840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约签署12年之际,英、法、美各国都认为有了修约的必要,比如添加各国公使驻京等事项。此意向于1854年提出,之后屡次催促,清廷均未响应。这使英公使逐渐意识到修改条约必须有军舰为后盾,而动用军舰的口实并不难找。18561023日,英国海军陆战队率先向广州发起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之后英、法、美各国政府陆续向华增派援军。到1858420日,英、法、美、俄军舰已齐聚天津白河口,迫使清廷于613日、18日、26日、27日,相继与四国签订了近代第二份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并根据对方要求分别列出了海路通商、驻京公使、增开通商口岸、允天主教入内地传教等条款,当然也包括巨额赔款。之后诸国军舰陆续由天津起碇返航。第二次鸦片战争暂告一段落。


《天津条约》中有四件事尤令清廷心痛,即公使驻京、内地传教、赔款后始由广州撤兵,以及在其“龙兴之地”东北的牛庄通商。这份条约需换约后方能生效,换约期为一年。清廷于是自18588月开始着意加强天津、奉天等地海防,期望能在这一年内令事情有所转机。田庄台炮台即产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清廷诏令盛京严防沿海各口的谕旨,下达于咸丰八年(1858)十一月——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玉明(盛京将军)等奏,没沟营(今营口)河口有洋船停泊,经该将军饬令防守尉等督带兵勇防堵,不令登岸,夷船旋即驶去……现在天津海口经僧格林沁(科尔沁郡王)等添筑炮台、营垒业已工竣,布置周密。该洋人明岁春融难保不由上海一带北驶,如果至牛庄贸易通商,自可设法羁縻,倘肆其凶狡登岸骚扰,不可不预为防范,其金州、锦州沿海各口亦须一体严防……17


咸丰九年(1859)二月,清廷已议定于田庄台添设炮台——


谕军机大臣等,增庆(副都统)等奏,遵查奉天海口情形,拟扼要布置,并绘图贴说呈览。据称该省没沟营为由海入河总口,没沟营之北田庄台地方,已酌定安营添炮。田庄台以北,黄土坎、小姐庙、开河城三处,均须设伏安营……至没沟营北岸陆路(今盘锦市辽东湾新区),亦应节节严防。惟盛京向无大炮,不能致远,请饬于京旗炮局,或于火器营新造炮位内,酌拨大炮数尊,由僧格林沁派员由海道运往,并拣派在津监筑炮台谙练之员,前往筑办……18


 三月,又预拨吉林、黑龙江马队官兵各二百名,备奉天防所调用。同月,英法等国公使意欲到北京换约,清廷一再拖延,并暗示可以酌增赔款,以取消到东北通商等四事。一个想部分违约,一个想完全履约,遂再一次箭在弦上了。五月二十五日,再度北上的英法联合舰队闯入大沽口,并开炮射击,陆战队千余人亦强行登陆。严守于此的僧格林沁开炮还击,联军败退。胜利使清廷上下群情振奋,也使之对受挫洋人的反扑颇为忧心,遂对海防并未有片刻疏忽,在接下来的数月里连下谕令,以督促及部署田庄台等奉天海口的防务工作。


咸丰九年五月,谕令田庄台协防英船——


天津既已用武,奉天田庄台两岸炮台并著增庆、景霖,督饬在防官兵严密设防,仍勿先开枪炮,如洋船开炮驶入,不得不回击以拒之。著饬沿海口岸弁兵一体遵照可也。19


咸丰九年十月,谕令田庄台驻兵撤防——



图上5-3清盛京将军玉明就田庄台防务事宜于咸丰九年(1859

十月十六日上达清廷的奏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供图)。


景霖奏,河口封冻较早,拟请十月初间撤防,以节经费一摺。本年田庄台设防,经将军玉明派拨防兵一千名分驻两岸,防守内河,现在奉天洋面并无洋船踪迹,河口封冻,船只不能行驶,防兵自宜裁撤。著玉明于十月初间将田庄台防兵一千名撤回归伍,以节经费。20


咸丰九年十一月,已对明春的田庄台防务作出了详细部署——


前据玉明等奏,会议没沟营设防事宜,当谕令僧格林沁酌量情形具奏。兹据奏称,没沟营毋须设防添筑炮台、营垒诸多窒碍,莫若在田庄台地方严密布置较为得力等语。所奏情形较为详晰,应即照所议办理。至田庄台营垒、炮台尚嫌卑薄,著玉明等预先备办木植,一俟来春,即将营墙里外各竖木桩,用土培厚。原筑炮台丈尺较低,亦著加高,以资抵御。由津运往之炮位及原有炮位如不敷用,即咨明僧格林沁再拨二三十位解往。如需大炮,须俟明年添铸后方能拨运。铁戗、水雷既于田庄台河底不甚相宜,自无须安设。余著该将军等按照所奏妥为布置,毋稍大意。21


咸丰十年(1860)二月,又对田庄台防军作了安排——


前因田庄台地方情形紧要,谕令玉明等于两岸炮台、营垒各事宜妥筹严密布置。兹据奏称,该处两岸炮台、营墙均须加倍培厚,系属必需之工。合之在防弁兵按月口粮需费已觉甚巨,原拟备调赴防之官兵二千名,势难全令到防,拟先由内城调拨兵一千名,派协领双成等统带,于二月十六日分赴田庄台两岸驻劄,并令挑马队二百名,由该将军亲自带往,相机布置。此外备调之兵一千名,分别留于各该处应援设伏,暂缓到防。22


后来的事态表明,田庄台炮台及其一应防务,均属白费周章。


从咸丰十年二月开始,英法等国就一再照会清廷,提出了为大沽口事件道歉、允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以及完全履行《天津条约》等要求,并限时答复。清廷一如从前的再三拖延,终令英法联军再次趋舰北上,七月攻陷大沽口,八月占领天津,九月攻占并焚烧了圆明园。兵临城下,清廷很快就与各国完成了《天津条约》的换约事项,并再签中国近代第三份不平等条约之《北京条约》。咸丰帝本人则早在八月就已“巡幸”到了热河,九月已谕令盛京将军玉明等火速率军赴承德护驾,十一月则已谕令倭仁等筹拟牛庄通商章程了。


这样的事态发展,也导致了田庄台炮台与本境明代诸卫戍设施的又一个不同,即有用与没用的不同,用得上与用不上的不同。不过两者的相同之处也还是有的,那就是同样的劳民伤财,且大有扰民之嫌。到咸丰十年四月,随着海面形势的日趋紧张,清廷即屡次严谕“禁止海口居民接济洋人食物及与洋人钱货交易等事”,认为“洋人食用之物断不能多为携带,一经严断接济,势将不驱自去”,遂一再谕令沿海各口“严查奸细”23


田庄台炮台位于镇西南3公里的辽河两岸,台高约4米,台顶约700平方米,另有三处驻军营盘。《天津条约》换约及《北京条约》签订后,该炮台随即废弃。


甲午战争之田庄台战役


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防御奉天海口的缘故,田庄台在咸丰朝即被《清实录》记载,到光绪年间,这个名字则已广为世人所知,这是缘于田庄台并非必然地成了中日甲午战争之陆战的末战场。如果说咸丰九年至十年(1859-1860)的紧张备战对田庄台而言是一场虚惊,那么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甲午战争则真正把战火引燃到了田庄台身上,在令中国人深感屈辱的同时,也使这座商埠的数百年繁华毁于一旦。


甲午战争(1894-1895)源起朝鲜。光绪二十年(1894),朝鲜(时为中国藩属)发生内乱,其政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日本打着保护在朝侨民的旗号,也紧急向朝鲜派兵,实则意在借机促成中日关系的破裂,以最终取代中国而成为朝鲜的宗主国。


事态也果然这么发展了。


战事自光绪二十年(1894725日开始,战场本在朝鲜地面,但随着清军的节节败退,战火被迅速引燃到中国大陆。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38日,中日两军已对峙于田庄台的辽河两岸,其中清军兵力2万余人,火炮40门;日军兵力近2万人,火炮109门。


从双方的用兵数量来看,这是甲午战争期间最大的一次陆战,尤其是日军在甲午战争的诸次战役中,实际投入兵力、将领(共10名,其中4名中将,6名少将)最多的一次,多过平壤之役、旅顺口之役和威海卫之役等所有战役。与此相对照的是,田庄台毫无山险可资扼敌,唯有近畔之辽河可为仰赖,辽河却又正值冰坚,策马可渡,如履平地。原本尚有牛庄屏其东,营口障其南,此时又两地皆陷,于是仅剩下孤零零一个田庄台,处于漫无边际的平原之中,处于日军第一军和第二军的钳形攻击之下。


田庄台之役,注定是一场惨烈之役。


战役于39日凌晨正式打响。


首先是炮战。双方“百余门火炮对射,万条闪电出现于两岸上空,千百声霹雳在硝烟下轰鸣,乾坤一时为之震动”。炮击约45分钟,清军火力渐弱。


接下来日军踏冰强过辽河,向田庄台正面阵地步步进逼,“辽河虽宽,但可在冰上徒涉而过”。这头的清军无凭可依,只能以泊于岸畔的木船,以及堆起来的木材做掩体,以大抬杆枪向冲过来的日军射击。日军很快蜂拥上岸,突破了清军第一道防线。


10时,日军已从三面突入田庄台市街。清军不支,下令撤退。来不及撤出的清军,便退入民房,从门缝,从窗口,从于墙壁凿出来的枪眼,向随之拥堵进来的日军射击。鉴于牛庄巷战的教训,日军下令“将可疑家屋全部烧毁”。于是刹那间“城内到处起火,黑烟笼罩全城”。


11时,“战斗已经结束,但太阳还在当空”,大火也仍在燃烧,且“越烧越大,火舌向四方蔓延,一直烧了一夜”。


10日晨,这个原本数千户居民、2万多人口的繁华古镇,已“变成了一片焦土”。那些未能于战前逃离的田庄台居民,未能于战时及时撤退的清军将士,大多葬身火海。街巷内清军“抛弃的皮衣、军械成堆,到处有尸体”。就连泊于岸畔过冬的数百只木船,也全被化为灰烬。“城内最美的建筑物曾经是宋庆的营舍”,同样被化为乌有,宋庆本人则已率残部退到双台子,复退至石山站24


田庄台之役是辽南的最后一次陆战,战后田庄台以东、鞍山以西地区尽被日军占领,并以此断绝了辽阳与锦州的应援,导致辽阳根基动摇;田庄台之役也是甲午战争的最后一次陆战,5天后,即1895314日,李鸿章即自大沽驶往日本,19日到达马关,20日开始谈判。417日,《马关条约》草约已然签订。而这一切,则是慈禧早在212日就已部署好了的。也就是说,田庄台的战与不战,实际上与清廷的乞和与否并无关系;田庄台的被烧以及被烧得光光,只能使谈判桌上的李鸿章更无颜面,而不能使他不去坐到那张谈判桌前。意即,自212日之后才死于战场上的人均属白死,所流的血均属白流。


对于田庄台的那场大火,一位苏格兰医疗传教士杜格尔德·克里斯蒂(中文名“司督阁”)在其所著《甲午战时辽居记录》中,作了如下描述——


几天之后我们到那里(田庄台)去。在从前这地方本是一个繁华的城镇,有一万居民,现在只有废墟了。有些房屋,仍在冒烟,有几百只大船,碇在那里过冬,也一同遭毁。街上满散布着被杀的人,凶恶的狗来回跑着,吞食这些死尸。这时候我们却发现几个,很少的几个,藏在废址里面的受伤的人。当这些无依无靠的人看出我们不是日本人以后,就从洞里爬出来招呼我们,于是我们就设法让他们到红十字会医院去……25


图上5-4清田庄台,被战火焚毁的街区(牛力强供图)。



图上5-5清田庄台附近,等待送往营口红十字会的伤员(牛力强供图)。



后来被证实,田庄台之役中日军伤亡160人,其中死16人,伤144人;清军死2000余人,伤无计。田庄台百姓死伤多少?亦无计。


战后,尚还活着的田庄台居民自发集结起来,把2000余具清军尸体分头掩埋于三处:鬼王庙西、白家屯北、东河沿木厂附近。沧桑百年,其中两处今已无法寻觅其确切位置,只有鬼王庙处还经得起考古学的验证。据盘锦市文管办提供的档案记载,此地原有土墓一座,墓前立有青石碑,前书“英雄之古墓”,后为碑文:“光绪乙未,帅自南来,抖抖旗舞,血战世界,英名万古,以为致哀。”“文革”期间此碑被人用拖拉机拽至镇内,从此下落不明。


鬼王庙即田庄台之保灵宫,在古镇西南2公里处,亦称“寄骨寺”,始建于道光十四年(1834),并先后于咸丰八年(1858)、光绪末年图上5-6田庄台传统民俗放河灯(张明摄影)。(1908)、民国二十四年(1935),进行过三次增修或改建。鬼王庙原为存放尸骨而建,内有“寂骨室”14间。当年田庄台云集着众多关内商旅,若有人不幸于此故去,又一时难以下葬,尤其在冬天封河之际还无法运棂返乡,就会暂寄于保灵寺之寂骨室,待春暖河开再行安厝。该寺即相当于道教的慈善机构。 



图上5-6  田庄台传统民俗放河灯


早年间道士郑和贵还在附近置有9亩薄田,用来种菜,并做本宫道士的茔地,田庄台之役后,此处即做了清军的坟场。接下来的许多年,每遇霖雨后,都会有宫中道士手持铁锹、木掀,将受雨水冲刷而裸露出来的遗骨再次填掩于土,并诵经祷告,超度亡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之“鬼节”,田庄台居民亦会自发地聚集于此,为死难的清军做道场,并于辽河放河灯,以期幽灵能早回故里。此行为已相沿成俗为鬼王庙的庙会,时至今日,依然如昔。


田庄台甲午末战,是本境于清代经历的最大一次战役;沙岭西平堡之战,是本境于明代经历的最大一次战役。前者清军(后金军)大捷,后者清军惨败;前者为女真夺得天下打开了通途,后者使中国的国际声誉急剧下跌。两场战役相隔273年,均发生于春节刚过的冬季。前者涂炭了本境东北部的居民,后者使本境人口最繁庶的古镇田庄台伤痕累累。


日俄战乱及其所遗战舰


甲午战争十年之后,本境以及整个辽沈地区,又经历了日俄战乱。


日俄战乱则根源于甲午战争。


清政府于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使《马关条约》得以签订,条约规定的条款之一,是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日本对辽东半岛的侵吞,严重伤害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利益,遂起而联合德法两国出面干涉,迫使日本同意中国以3000万两白银将其“赎回”。日本对俄国怀恨在心,并苦心备战,十年后已自觉具备了释放怨气的资本,而此时俄国也已实际上独占了在中国南满的殖民利益,且开始染指朝鲜。双方交战也就不在话下了。


1904210日,日俄战争正式爆发。


190595日,日俄战争以俄国失败而告终。


这是一场无耻的战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战场并非在交战国的任何一方,而是摆在了第三国中国的国土上;二是中国堂皇地宣布“局外中立”,还特别指定辽南地区为其大打出手的战场;三是这场战争的起因及其目的,都在于争夺各自在“局外中立”之中国的利益,且结果是让战胜国日本继承了俄国在中国的所有殖民权益。


指定为战场的辽南,特指西起盖州海岸、东到安东(今丹东)的大片地区。也就是说,地处辽西的本境本属于“局外”之地,理论上不得被牵涉其中。不过实际上随着战事的发展,奉天全省尽已沦为战场,日俄两军所到之处,无不田禾被毁,房屋被焚,庐墓为墟,无辜百姓惨遭杀戮,纵然幸存也是流离失所。此战从春到秋,又从冬到夏,致使大片田地虽有秋实却无法收获,虽到农时却不得耕种,于是整个辽沈大地饥民嗷嗷,哀鸿遍野。


相对于切实发生过战事的金州、复州、盖平、安东、凤凰、海城、


辽阳、奉天、铁岭、开原、昌图等地而言,本境或许还算是幸运的,仅有兵队屯扎或一走一过而已,纵然如此,民众所遭受的惊扰以及损失也是难以衡量的,对战区人民所造成的伤害就可想而知了。


从《日俄战争档案史料》一书收录的《朱庆澜为报俄军来田庄台等处驻扎情形给增棋禀(3件)》中可知,在日俄战争刚刚爆发之际,本境地面就已经不再安静了。


光绪三十年(1904)正月初四日禀——


刻据铁路工程司舍达声称,青泥洼(大连)俄兵被日本击退失守……现在营口俄人昼夜来河北(今盘锦市辽东湾新区)放哨设卡,并在车站设立火杆一根,有兵看守。今日五更有俄统领斯克利泥阔夫带马队四十名,由大石桥来台(田庄台),声称尚有步兵二百五十名,亦来此暂驻听调等语。已觅妥河南立科地方民房居住,正与台街相对,距有二三里许……


正月初六日禀——


初四日俄统领斯克利泥阔夫带马队四十名来台,驻河南立科地方。忽于初六日又来台街,声称欲在台街之西头,与火车站相近之处暂驻。随即前往勘验地处,亦未看妥,晚间复回台街,住庆升店内。窥其意似有常驻之势,夜间并派队查街等情。初五日有俄四十一号马队,统领关钦带马队三十余名来台,声称赴双台子。嗣接双台子来函云,该俄马队于初六日黎明时路过双台子,并未到街驻足,直奔沟帮子去讫……又牛庄北三岔河亦驻俄队……正修禀间,又接据牛庄西牛古城子练长禀称,初三日有俄兵八十余人到该处居住,声称不日来台等语……


正月初十日禀——


惟前日来台街之洋人现复出街,仍驻河南立科民房,并于初九日晚八点钟又来俄马队十余名,亦由街经过,竟奔河南去讫。查大洼现亦有马队十余人,沟帮子有俄队二十余名,均住在车站附近地方。每逢火车到站时近前查看……惟俄队来往无常,且每来时必皆黑夜,究不知其意何居。


俄军的频繁往来显然令朱庆澜(营口绥靖营统领)深为困惑,且颇感棘手,这在其修于正月初四日的禀中即有吐露:“惟查俄人屡来田庄台,每欲驻此,均经卑职设法婉说劝出境内,始驻河南。兹该俄兵又复回台,似与不得屯兵局外境内之例不合,应如何以理阻止,抑或听其屯驻之处,务恳大人衡夺赐示,以便遵循。”26


增棋是如何回复的不得而知,可确定的是俄军的这种不请自来仍在持续,且已开始任意调换居址以尽量向火车站靠拢。随着俄军在旅大的连连失利,战事愈来愈往北发展,俄军也愈趋紧张,到转年三月份已禁止营口河北(今本境辽东湾新区)百姓用灯、使旗,过程中亦致市面粮价不稳、粮豆紧张,并频有掠掳事件发生。这种种状况在《日俄战争档案史料》收录的《绥靖营统领朱庆澜为报俄日战事及俄兵来营情形给增棋禀(19件)》中可见一斑——


 光绪三十年(1904)正月二十一日禀——


前住田庄台河南立科之洋人仍在该处,近日往来不绝。惟营口商家来台街与彼族买去高粱、小米各十余石,以致每年粮价腾涨两吊有余。昨又因有买妥之粮退回之说,价复又落吊余……营口车站所来大麦、小米等粮,天津总局来电一概不准卸车,并有不准出境之说。


二月初一日禀——


俄日之事近日无甚消息,惟俄马队四十余名,由河南立科移驻田庄台西头西洼子张姓院内,距台车站约二里许。每日早晚火车到时,该俄队即往查看……


二月二十九日禀——


田庄台西三里许西洼子屯前驻俄马队四十余名,二十五日业已开走二十名,赴瓦房店去讫,现剩二十五名,二十七日由西洼子移驻田庄台西南街近河岸之刘姓院内。其河南立科及牛庄附近之八家子、三岔河等处前驻俄兵仍在各该处驻扎,迄未迁移。


二月三十日禀——


三十日有俄员带领马队二十余名,由田庄台过,声称前往沟帮子画图。


三月初二日禀——


二月二十九日营口俄人声称,口外时有日舰往来,传令河北晚间免去灯火,并不准行人提携灯笼。是否有无日舰,未可深知,营口居人亦未望见。闻由旅顺来者传云,二月二十八日日俄在旅顺开仗,日沉俄舰一只,俄水师提督阵亡,是否虚实亦无确耗。


三月初六日禀——


初四日又由辽阳调来俄兵二百余名,驻前毅军粮台院内。顷据李管带蓬瀛报称,驻狼窝子、大岗屯之俄人于初四日开往高平去讫。昨日三岔河又来俄马队百名,驻高家屯,距双台子约三里,此马队在该处纪律不严,并不时到双台子购买货物,所发价值核与市价不过三分之一。该管带当即带领通事往见俄员,声诉情形,该俄员尚称和顺,但俄兵仍前抑勒,实属无可如何……今日又有俄马队七八千名到沟帮子东大营盘处,询据通事声称,此队系由三岔河附近之八家子开来,尚有四号马队、五号炮队未到,不日亦即前来,在沟帮子一带驻扎防守。


三月二十日禀——


营口俄人昨又张贴告示,禁止灯笼、旗号。兹将告示抄呈到祈查阅——大俄统带西比西第一军隔出示严禁事:照得俄沿海兵队禀称,有人夜间用灯笼昼用旗,与海面驶行船传递信息。现值俄日开战,无论何信息不准传递,如违者拿获,照俄战例办理。为此示仰尔良民留心察访,遇有奸人传递消息,拿获送官惩办,以免玉石俱焚。切切。勿违。特示。大俄一千九百零四年。27


十月初五日禀——


据府南满都户巡警分局报称,于月之二十三日有通事张文轩带俄队在鸭牛街王文元家翻去皮褂、衣服等物并大麦三车,诈去洋蚨二十元。复至王家岗子郭财家,勒去洋蚨三十元,随至古城子,掠去搬家马车四辆,驴车一辆,带过河东。至二十四日,有金通事带俄队百余名复过河西,在官粮窑诈去洋蚨一百元,掠去胡家屯鸡鸭无数,随至古城子掠取骡马十余匹、羊数十只、衣物无数,被害者二十余家……28


此次战乱给本境造成的最大伤害,体现在辽河航运上。


光绪三十年(1904)二月河开后,俄军即贴出告示,言“夜间无论大小船只、轮船、民船或杉板等,不准出口入口,违者炮台开炮轰击。如若船进口,当距炮台(营口西炮台)二十里外停泊,待验过始准进口,否则不经验毕行至炮台二十里以内,亦即行开炮轰击”29 这使外埠来船难进河口,内河船只亦无法出口。


 随后辽河河道亦被其控制,“并据田庄台船户声称,辽河大湾地方俄人修架浮桥,滞留船只甚伙,日前俄兵与通事(翻译)作弊,每船索要洋元一二元,私行开放”30,导致河道上的民间商船骤然减少,且很快只影皆无。这令沿河的河防捐局税收严重缩水,并致严重不满。此情形在《日俄战争档案史料》收录的《关于俄军禁阻河运减少船捐的文件(6件)》中有详细记载——


 五月二十九日,《田庄台河防捐局委员房象庚给奉天交涉总局禀》:……查由四月初旬起,通江口所来粮船日见稀少,细核本月收验该处粮船各票,视前月减去十分之六。只缘出口船稀,遂致入口船少,而捐课因之减色。


七月初三日,《田庄台河防局给奉天交涉总局呈》:


窃卑局查自六月二十日以来,河内商船日渐稀少,俄军梗塞于上流,凡过往船只盘诘留难,并有禁止粮石出口之传。日人核查于下流,凡铁路米面糖食火油一应可作军需者,概不准装运入口。近日日军转运,因陆路泥泞,其军需各项现雇用民船载赴三岔河以上耿家庄子一带,自二十九日起,迄今日 日络绎不绝,河内商船被其所雇殆尽。并雇有海船之两支桅名登舳名改楸者若干艘,均悬日人旗帜来往转运。日俄举动若此,实深有碍捐务……31


日俄战争给本境以及整个辽沈大地带来的伤害,实际上是无法量化的,其战争结果则不仅是日俄两国重新瓜分了各自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更为以后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种下了恶果。这场无耻的战争还在本境留下了两件实物——俄国战舰,当年沉没于三岔河。实地采访中,发现当地老人们对此事件尚记忆犹新——


听老辈人讲,那是日俄战争时候的事。在大连港那儿,俄国和日本交仗了,俄国撑不住了,有个大军舰就从大连港逃到营口港,又奔到田庄台,顺着辽河就下来了,到三岔河南边儿搁浅了。俄国兵就下船到村里开抢,抢鸡鸭粮食啥的。过了10多天,小日本追踪来了。大军舰上还有个小的登陆舰,俄国兵就把登陆舰顺到河里开跑,跑之前还把大船给弄沉了。没跑多远,那登陆舰也沉了,俄国兵就爬上岸去,从陆上跑光了。


起初大军舰只沉了一半,在河里栽棱着,大烟筒啥的还露着,村里有胆大的,就上船去找外捞儿,找到了一些大洋啊、呢子衣服啊、皮靴啊之类。好多人都进去过,也有好几个人没能回来,那船下沉得越来越厉害啊,沉那样了有人还往里钻,钻进舱里就出不来了……再后来人们就不敢进了。


伪满洲国的时候,小日本子就来挖这大船了。那是1943年,他们第一次来勘探,那大船还在辽河对岸,在海城县边儿上。第二年开春再来探,船就不在原地了,淤到河这岸来了,也就是到了咱盘山县边儿上。这回他们开挖了。我们那阵儿还都是小孩子,好事儿,就都跑过去看。日本人是雇人挖,雇的多是山东人,把人都累完了。大抽水泵有五六台啊,黑天白天地抽水,抽点儿船体就露点儿,露点儿就得卸点儿,卸大烟筒、大锅炉啥的,那都是金属啊,小日本子正缺那玩意儿,都给弄走了。


 解放后咱们也挖过。1958年大炼钢铁,寻思上哪儿整金属去呀?得了,也挖沙俄沉船吧!就把盘山中学、田庄台中学、沙岭中学的师生都动员起来,都去挖船。那时候船已不在河里了,淤到岸上来了,离河道都100多米远了。这就得一边挖泥,一边抽水了,因为一挖泥它就积水了。一锹锹把淤泥挖起来,装到土篮子里,能挑的自个儿挑,不能挑的两个人抬。那是红旗招展哪,都喊口号:加油干哪,不怕累和流大汗哪,早日把钢铁都挖完哪,向国家呀做贡献哪;全是水,清又清,我们的干劲赛武松……从四五月份开挖,一直挖到秋天,中间有时也休息休息,人休息,但抽水泵不能停,一停就积上水了。


这么地前后挖了两次,1958年一次,觉得没啥东西了,就停了。后来还缺钢铁,就在1959年又挖一次,到底把沉船整个儿给挖出来了。那是大铁船,浑身都是钢铁。日本人挖走了船的上半截,咱们掏了个底儿。还发现了十多具尸体,其中有四五个是俄国人的,俄国人头骨大,很容易分辨。当时都摆在古城子的五间房子里,撂在柜台上,老百姓瞅着都吓人,后来咋处理的不知道。


那个小型的登陆舰后来也淤到岸上来了,上面都住人家了。等那户人家搬走了,人们就去挖,前后好几次,到1994年才挖出来,就是现在停在盘山县湖滨公园的那个……


图上5-7 清日俄战争中的“勇敢号”沙俄沉船,三岔河出土,

现藏双台子区湖滨公园(盘锦市文物管理办公室供图)。



可以补充的信息是,那艘搁浅于三岔河的大船是俄军主力战舰之一,中文译名为“镇海侯号”;小船是“镇海侯号”的副舰,中文译名为“勇敢号”。“勇敢号”为铁木结构,长22米,宽约4米,重约60吨,蒸汽机牵引。1994

年出土时船身油漆仍然完好,舱内锅炉亦无损,实系目前于中国境内发掘的最为完整的外国军舰。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


——选自《辽宁地域文化通览 盘锦卷》  杨春风,杨洪琦主编